■神興社區的“娃娃樓長”由老樓長帶領著學做事。本報記者 杜慧攝■慄新小區組織孩子們到消防部門普及消防安全知識。慄新小區提供■大學生志願者在鳳凰社區“四點半學堂”教孩子們英語。本報記者 杜慧攝
  報學習班、旅游、回鄉下老家……暑期生活即將過半,孩子們過得怎麼樣?家住省會的張女士日前致電本報,頗有些鬱悶:為幫孩子開展暑期實踐活動,她和孩子在小區擺攤,卻與物業發生爭吵。“在不打擾其他居民的前提下,能否讓孩子們在家門口的社區,就過一個豐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呢?”昨日記者走訪發現,省會有些社區在這方面已“先行一步”,他們通過爭當“娃娃樓長”、開辦“四點半學堂”等,為假期的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好去處。
  □本報記者 叢俊儒 杜慧 卞靜
  緣起
  擺攤幫孩子暑期實踐
  小區物業不允許
  “我理解物業是想把小區環境管理好,但物業也應理解家長的一番苦心。”業主張女士說。
  張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學。放暑假之後,學校要求學生開展暑期實踐活動。張女士想倒不如在小區幫孩子擺個地攤,弄些小文具之類的,“其實不是圖賺錢,就是想讓孩子能夠體驗一下這種生活。能夠在面對陌生人時從容不膽怯,有勇氣在那兒坐著就算成功。”
  沒想到,張女士因為此事卻與物業發生了不愉快。“物業的意思是小區內不允許擺攤,怕擾亂環境。我解釋了一下,物業還是比較堅持,後來還是其他業主在一邊勸解才算了結。”
  張女士說,這件事給她觸動挺大,“物業既然不同意我們家長的方式,那麼小區可否組織一些活動讓孩子們參加,這樣也讓家長省心省力。”
  調查
  家長沒時間
  只好將孩子送回老家或報班
  說起孩子的暑期生活,38歲的劉先生挺頭疼。他和愛人工作很忙,放假在家的孩子實在無處安置。“放假前一周就開始頭疼,現在只好把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送回衡水老家了。”劉先生說這是沒辦法的事情:“老人都在老家,能幫助我們多照顧一些,但是一方面擔心老人身體吃不消,一方面又怕他們會溺愛隔輩人,挺糾結。”
  “孩子放暑假卻不能放鬆。”樊先生給自己上5年級的女兒報了一個舞蹈班一個小提琴班,還有一個英語班。他說,暑期報班已成了女兒固定的生活方式。“上班忙,實在沒時間照顧她,放在暑期班總比在家裡讓人放心,不過因為離家遠,我們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時間也挺讓人崩潰。”
  傅女士是本市人,談到8歲女兒的暑期生活,她說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打算。“這些天她就在家裡寫作業、看電視,周末帶她去公園或者游樂場所逛逛。”傅女士說,想讓孩子參加些社會活動,但是不掌握信息渠道。“如果不出小區就能參加社會活動,這當然好。離家近,再說小區里彼此也都熟悉,讓孩子在小區內比較放心。”
  接受記者調查的近50位家長均表示,孩子們的暑期生活都是延續之前的方式,期待孩子能有更豐富多彩的暑期生活。同時,近一半家長對由社區組織活動,讓孩子們進行參與的話題,表現出很大興趣。
  觀點
  社區應針對孩子們組織一些活動
  少兒教育專家、河北省少先隊工作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春認為,假期生活對於孩子來說,應該是寓教於樂。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,有針對性制訂計劃,或是參加社會實踐,或是對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學習,突出一個重點,是比較合理的。
  張曉春說,社區有意識針對假期孩子組織活動,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路。張曉春認為,社區有很多元素可以讓孩子們參與,關鍵是組織者要動心思。比如有黑板報的社區,可以把黑板報的內容及編排交給孩子們來辦,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能。對有音樂、文藝天賦的孩子,社區可以組織消夏晚會,讓他們充分展示。還可以讓孩子們做志願者,開展愛老敬老活動等。張曉春認為,尊重並給與參與的平臺,對孩子們的成長非常有利。他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社區創造機會,讓孩子們就近擁有一個多彩難忘的假期生活。
  經驗
  神興社區:
  組織孩子們爭當“娃娃樓長”
  神興社區黨支部書記常運茶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,目前社區正準備啟動第四屆“娃娃樓長”活動,“社區小朋友誰想參加都可以到居委會報名。”常運茶說,早在2011年暑期,神興社區居委會就針對8—16歲的孩子們開展了“娃娃樓長”活動。活動中,老樓長會帶著“小樓長”們清理小廣告、幫老人提菜、幫走失小朋友找家長等等。
  常運茶介紹,活動中,“娃娃樓長”會從居委會領到一個小本子,以寫日記方式,記錄每人每天做過的好人好事。每周一上午,都要開總結例會,總結大家一周的辛苦勞動。
  社區小居民崔恩睿已擔任過三屆“娃娃樓長”。他說,“以前,我只知道看書做題,如今,我參加了社區實踐活動,既鍛煉了人際交往能力,還增長了知識,拓展了視野。”
  鳳凰社區:
  居委會聯合物業開辦“學堂”
  今年暑期,裕華區鳳凰社區聯合小區衡美物業共同舉辦的公益活動——“四點半學堂”繼續“開班上課”,他們將為社區的孩子們提供全天候服務。
  “四點半學堂”服務對象是社區雙職工家庭或放學後家裡無人看護的小學生。後來,應廣大家長要求,“學堂”暑期照常開課,之所以能長期堅持,得益於不少熱心公益事業志願者的支持。
  “暑期里,除了為孩子輔導功課,還組織科普知識學習,教孩子學畫水粉、製作貼紙畫,做科技實驗……”鳳凰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琪說,暑期里,他們會帶孩子走出去,比如參觀大學校園,到科技館里看展覽,還有包餃子大比拼活動,來提高孩子們的動手、動腦能力。
  家長們最關心安全問題。因此,“四點半學堂”制訂了10條“自習管理制度”以及每日簽到制度,就是為了“讓孩子滿意,讓家長放心”。
  西兆通:
  教育基地免費教孩子們書畫音樂
  在西兆通居民社區委員會,有一個“少兒書畫協會公益教育基地”,孩子們在這裡不僅能夠學習如何製作手抄報和攝影,還能跟著專業老師學到諸如繪畫、書法、二胡、古箏、揚琴等各種傳統文化課程。
  這個教育基地由一對70後夫婦發起。妻子王艷君說,基地完全是義務教學,孩子的家長不需要掏一分錢。另外,有合適機會,夫妻倆還準備帶優秀學員參加一些全國性質的比賽及作品巡展,將傳統藝術與文化更廣泛的推廣與傳承。
  好家園:
  為給女兒找伴家裡辦起“俱樂部”
  “小屁孩俱樂部”純個人性質,是由好家園的居民許傑發起,地點就在她的家中。許傑說,這個想法與自己的女兒丫丫有關。“我家孩子今年7歲,一到放假的時候,就不知道該讓孩子去哪兒玩,跟誰玩,看著孩子每天悶在家裡不開心,我心裡也不舒服。”
  於是,工作時間自由的她便把家裡設成一個孩子們相聚的“陣地”,每天一大早就有家長把孩子送來,然後自己安心去上班。往往是幾個孩子聚在一起,畫畫、玩游戲、做手工、講故事、下圍棋、唱歌跳舞……到中午,許傑還會自掏腰包,為孩子們變著法地做營養餐。
  “雖然還是有不少局限性,比如家裡條件有限,容不下太多孩子,形式也僅僅是以玩為主,缺乏知識性和內容性,但畢竟比讓孩子悶在家裡好,孩子們聚在一起,對成長也有益。”許傑說。
  (原標題:豐富孩子暑期生活 社區能做點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x58oxru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